时间:2023/11/20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”日射纱窗风撼扉,香罗拭手春事违。回廊四合掩寂寞,碧鹦鹉对红蔷薇。“唐朝李商隐《日射》诗文漫读:太阳照在纱窗上,风摇曳着门扉。用丝巾擦干了手,窗外,春天已经流逝。回廊曲折,一院深深的寂静,只有绿色的鹦鹉,对着满墙的寂寞蔷薇花。初衣解释:为什么初衣来挑这样一首李商隐的诗来解读呢。因为这个季节正值晚春初夏。也正是蔷薇花开的季节。我之所以喜欢李商隐的诗,是因为李商隐诗中的密度非常大。就是由于他的密度大,所以往往会有曲折的气势,很难看到一首专门写景的诗。因为作者喷薄的沉郁浓烈的感情,往往不是景色可以承载的,于是就有了那些千古的爱情诗。这是不多的,专门描写景色的。而且同样以大密度,来惊艳人的眼睛。“日射纱窗风撼扉”,开笔惊艳奇峭。因为我们通常有日照,日笼,但这里用日射,仿佛可以看见太阳光的烈度,这明显不是写初春或者秋冬的,这一定是写夏天的或者春暮的。白晃晃的太阳光,像银箭一样射到纱窗上,又有风,在摇晃着门扉。古代的门扉,是木头有轴的,这风想来总有三五级。一边是烈日,一边是3,5级的风。已经明显感到了气温和人心产生的焦躁。“香罗拭手春事违”,这句话该怎么解释呢?一个女子,在搽手,所谓春事违,有两种解释,一种解释是春天已经过去了,这个女子洗着自己的手,感叹年华老去。另一种解释是,本来要来的人,现在已经来不了,女子沉默的卸妆,最后在用罗巾搽手。但这种景色并不是平和的,因为太阳是那么的炙热,令人有着焦躁和绝望。“回廊四合掩寂寞,碧鹦鹉对红蔷薇。”这其实是一个封闭的庭院,当没有人来到时,曲曲折折的回廊洒满寂寞,只有眼前的碧鹦鹉,对着满架的蔷薇花。蔷薇花是初夏的景色。这里写着春天已经过去,夏天已经来到,南风阵阵,日光热烈。而鹦鹉,往往是达官贵人送给爱妾的宠物,在鹦鹉学舌中,消解着寂寞,甚至是两个人感情的绝佳的道具,因为一来一往的说话,才会被鹦鹉学了去。但显然,在这样的初夏里,该来的人没有来,一院的蔷薇花,一只檐下的碧鹦鹉,显出了小院主人无限的落寞,落寞中包含着压抑的焦躁和绝望。但是这幅画的景色,如同油画一样,艳丽而寂寞。强烈的日光,被风吹开的半掩的门,颜色俏丽的鹦鹉,满院粉红色在深碧叶子上团团点缀的蔷薇花。一双洁白的手伸过来,是抚上的蔷薇花,还是停留在鹦鹉架边?以深浅的绿作为底色,蔷薇花的红一簇簇,在这饱满的色度里,却有太阳穿过画面,一只手微微浮动在光里。这是被压抑的春的情怀,一种热烈的寂寞和绝望。所以初一说这首诗有油画的美,美在其中有一种无言的力度和力量。那么这首诗很有一个很奇怪的标题,就叫《日射》,这是取自于诗的前两个字。通常我们会将这种诗,归为李商隐无题诗的一种。那么这首诗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含义呢?每个人的解读都不会一样。初衣很明确的说,这是一种,被压抑的浓烈的心怀,艳美而绝望。而对照李商隐的生平,它最好的年华和年龄,都处在一种极端的压制和压力下,不给出路。但正是这种环境的压抑,成就了他诗歌特殊的压抑美。这首诗具有油画的美感,也常常被人用作绘画的题材。因为它具有夏天一切景色的特质,又有耐人赏玩的寂寞和闺情。然而初衣仍旧说,这是写的苦闷的诗人的自己的内心。是春天流失的焦躁和初夏的寂寥,寓托着诗人自己沉郁沉闷,渴望又绝望的华年困境。”日射纱窗风撼扉,香罗拭手春事违。回廊四合掩寂寞,碧鹦鹉对红蔷薇。”初衣胜雪原创作品。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。欢迎留言置评!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zp/pgzp/6687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