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型白癜风公益援助 http://nb.ifeng.com/a/20180619/6664841_0.shtml 宝玉直接用第一人称、第二人称来转换指代了自己和林妹妹,又以无缘、薄命这样触目惊心的词语来诠释结局,谁人听得不变色? 难怪黛玉多心,谁人承当如此冷言直击? 况且黛玉本就心思细腻、柔媚多情的种子,怎能不忡然变色、心下狐疑? 按说,宝玉这篇《芙蓉女儿诔》,祭奠的本是薄命的晴雯,于黛玉并无瓜葛。但细读《红楼梦》的人士都知道, 席为钗影,晴为黛身。 ,黛玉本喻芙蓉花,乃芙蓉花神。宝玉此番“ 芙蓉。 ”诔,是不是指向意义特别明确了呢? 这本身就有了若干影射意义。 偏偏黛玉又从芙蓉树后转来,寓意更加明确。此其一也。 二者,两个人的言语转换间,居然从第三人称直接过渡到你我这样的第一、第二人称,将指代转换,越加明确化了,隐晴雯而明宝黛,黛玉岂能不变色—— 自为红绡帐里,公子情深;始信黄土垄中,女儿命薄。 ——这本是诔晴雯的。 改来改去,从。 茜纱窗下,公子多情;黄土垄中,女儿命薄。 ,依然保留了第三人称的指代称呼,尚可接受。等转至。 茜纱窗下,我本无缘;黄土垄中,卿何薄命。 ——将矛头明确指向了两个当事人(我即为我,卿即是你)的你和我,摆而言明是在场的宝黛两个,那指向是不是昭然若揭了? 宝玉说者无心的将“我”与“女儿”瞬间偷换成了“卿”和“我”,就将话语矛头直接对准了黛玉,黛玉即便不做非分想,奈何这话太伤人,又怎能经得住? 黛玉焉能不忡然变色? 三来,黛玉自为富家女儿身,茜纱窗非她不享,晴雯是万般不能有此待遇的,这寓意就更近了一层,已然进一步上升到宝黛两个人自身了。 记得老太太就说过,早年间的闺阁秀闼,也是分外讲究的,什么湖纱、茜纱、软烟罗等等一应名贵材质都可为闺阁之用,表明其身份也愈发贵重。 黛玉贵为林府千金,虽殁了父母,但千金之躯犹在,还可尽享繁华尊荣的。 茜纱,当然意指林黛玉。而薄命的茜纱窗下魂,岂不让黛玉黯然神伤? 图片来自网络。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yy/pgyy/6691.html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