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州连降大雨,市区的一些危旧房怎么样了?近日,姑苏区建管中心对该区的危旧房做了一次人工智能“全身体检”。这些专门的“体检设备”是如何排查和监管危旧房的?发现危旧房后如何进行整改?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走访。 定期检测修缮 “高危”老房子实施分类整治 破旧的外墙、狭窄的过道、凌乱的电线、昏暗的采光……记者来到山塘街号,眼前破败的景象诉说着这栋老楼的历史。据介绍,该房屋建于解放初期,为两层砖木结构,由于年久失修,墙体裂痕严重,外墙面剥落和挡雨板掉落的现象时有发生,存在严重的房屋安全隐患。 “房子老了,问题来了。碰到今天这种刮风下雨的架势,我们走路都会绕着走,生怕老房子砸东西下来。”家住山塘街的张老伯说,一些房子建于上世纪50年代,预制板砖混结构,安全系数偏低,多亏相关部门建立了定期检测修缮等制度,才给群众安居系上了“安全带”。 姑苏区建设管理中心在接到居民险情反馈后,立即协助开展危房鉴定,并迅速协助街道开展解危工作。姑苏区建管中心工作人员杨志国说:“危旧房就像饼干,近似‘粉碎性破坏’,对老百姓的生命安全造成很大危害。同时,危旧房的治理,背后又有着非常复杂的纠结。” 危楼施救,由于涉及多个家庭的切身利益,对地方治理的精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杨志国表示,针对山塘街号的危情,姑苏区住建委建设管理中心协助属地街道对此房屋进行修缮,积极帮助解危项目招投标,并第一时间协同街道办事处完成危楼居民搬迁工作。“该处危房改造工作主要包括重做屋面、重新翻修楼面、水电重装改造、重新安装新门窗和纱窗等。目前该处房屋已在办理翻建手续。” 姑苏区住建委建管处负责人表示,为做好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防范应对工作,姑苏区将继续加大对辖区既有房屋的巡查力度,采集包括住宅楼的坐落、坐标、层数、建筑面积、竣工日期、房屋结构、装修情况以及产权归属、住户家庭数量、使用情况、物业服务情况等房屋产权和使用状况等基础信息后,强化分类整治,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。 一房一策妥善处置 危房配上“体检设备” 这些分散在老城的危旧房屋如同“定时炸弹”,如何事先发现它们成为相关部门的命题。通过硬件设备及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,短时间内便可形成完整的目标建筑物“体检报告”。近日,姑苏区建管中心对该区的危旧房做了一次人工智能“全身体检”。 姑苏区建管中心密切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