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3/3/12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治愈白癜风偏方 http://m.39.net/baidianfeng/a_4566445.html

这一篇我们通过了解《好了歌解注》中提到的一些事物,来看看它所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形态。

《好了歌解注》中的社会形态

(红楼梦场景陈设系列六)

《石头记》中甄士隐一家被火之后,回到田庄上也过不下去,便跑到大如州投奔岳丈封肃去了。大如州许多人认为是杜撰的地方,其实应为江苏省如皋市的雅称。据五代史载,后梁开平元年(九〇七年)二月,梁太祖封钱镠为吴越王兼淮南节度使,并赐玉带一匣,打球玉马十匹。钱镠欲将这批名贵竞技宝马训练成能征善战的军马。于是便将宝马养在江左海滨平原大如州,落户之地则名钱镠马庄。对这一地名的称呼,就如我们对本州亲切称呼为“大彝州”一样。《石头记》借大如州之名,主要说明的是因风俗的存在,是这样一个“大致如此之州”。这大如州后来怎么样?甄士隐的十句《好了歌解注》描写了基本情形。

一、功名成空

《好了歌》的第一段和《好了歌解注》的一、九部分,讲的是功名成空。我们引用其中的部分场景事物便可知。

(一)繁盛时期

其一、笏(红楼事物编号三八)。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,用玉、象牙或竹片制成,主要作用是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,也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,以防遗忘,是古时官爵的代称。

明代象牙笏

其二、床(红楼事物编号三九)。在古代,床是供人坐卧的器具,与今天只作睡卧之用不同。《说文》:“床,安身之坐者。”安身指使身体安稳。由此引申出起承托稳定作用的东西,实际上就是底座。从这意义来看,古时的床应以床头、床尾、床板、床腿、靠背、脚踏等构成。《好了歌解注》中说的是用来堆上朝手板的,自然应该是可坐可卧的榻,可以坐在上面处理公务,形容官职较大,每天处理的事务记录工具已堆满了整个床榻。

其三、歌舞(红楼事物编号四一)。前面我们已经讨论过,古时的歌舞是富贵之家的标配,这里不再赘述。

其四、纱帽(红楼事物编号三五)。纱帽原指古代君主、官员戴的一种帽子,后用作官职的代称。乌纱帽原是民间常见的一种便帽,官员头戴乌纱帽起源于东晋,但作为正式官服的一个组成部分,却始于隋朝,兴盛于唐朝,到宋朝时加上了“双翅”。乌纱帽定为“官帽”则始于明朝洪武年间,据《明史·舆服志》载:“洪武三年定,凡常朝视事,以乌纱帽、团领衫、束带为公服。”另外,取得功名而未授官职的状元、进士等,也可戴乌纱帽。到了清代,官员的乌纱帽被顶戴所取代。隋朝用乌纱帽上的玉饰数量来显示官职大小:一品九块,二品八块,类推至五品,六品以下不准装饰玉块。明朝规定,官阶越大,乌纱帽的双翅越窄,反之亦然。

方翅乌纱帽

其五、紫蟒(红楼事物编号三六)。蟒袍,又称花衣﹑蟒服,因袍上绣有蟒纹而得名。绣蟒,非龙,爪四趾,而皇家之龙五趾。妇女受封诰的﹐也可以穿,款式与男式蟒袍基本相同。款式为齐肩圆领,大襟(右衽),阔袖(带水袖),袍长及足,袖裉下有“摆衩子”,周身以金或银线及彩色绒线刺绣艺术纹样。下端斜向排列的线条称“水脚”。水脚上有波涛翻滚的水浪,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宝物,俗称为“江牙海水”。海水有立水、平水之分。立水指袍服最下摆条状斜纹所组成的潮浪;平水指在江牙下面鳞状的海波。海水意即海潮,潮与朝同音,故成为官服专用纹饰。江牙,又称江芽、姜芽,即山头叠,似姜之芽,除表示吉祥绵续之外,还寓有国土永固之意。在古代,蟒袍加身是大夫们的最高理想,即意味着位极人臣、荣华富贵。蟒袍在明代是官员的朝服,到清代才放宽限制,上至皇子下至未入流者都可穿服,只在颜色、蟒数上有区别限制。《钦定大清会典》卷四十七:蟒袍,亲王、郡王,通绣九蟒。贝勒以下至文武三品官、郡君额驸、奉国将军、一等侍卫,皆九蟒四爪(趾)。文武四五六品官、奉恩将军、县君额驸、二等侍卫以下,八蟒四爪(趾)。文武七八九品、未入流官,五蟒四爪(趾)。

蓝罗盘金绣蟒袍

以上五件事物,是功成名就时的标准配置。说明南明时期,这些名头随着崇祯帝的殉国,国家不存,职爵也就没有什么用武之地了。许多官员只有四条路走:要么战死、要么被杀、要么降俘、要么成了平民。

(二)衰败时期

其一、陋室空堂(红楼事物编号三七)。指非常简陋的屋子和空空如也的正堂,这是南明时期许多官爵之家的境况,因为人去楼空了。

其二、衰草枯杨(红楼事物编号四十)。指衰败的花草和枯萎的树木,同样是南明时期许多官爵之家的境况,因为人去楼空,没人管理,花草树木也相继枯萎。

其三、破袄(红楼事物编号五十)。袄是有衬里的中式上衣。通常分为三类:一面一里两层的夹袄;里面之间加絮料的棉袄;以鞣制的动物皮制作的皮袄。袄出现于南北朝时期,隋代的缺胯袄子用作武官制服,并于唐代传入日本。宋代出现对襟袄(旋袄),清末袄的基本形制为立领、连肩袖、右大襟、开衩摆。这里的破袄指这一类官爵之家人员逃散成为平民后的生活状况。

其四、枷锁(红楼事物编号五一)。枷锁是旧时拘系犯人的两种刑具。枷刑具受打谷农具的启发而名为枷,始于晋代,沿用到清代约一千五百年之久,在这样长的历史中,规格、重量、样式不断变化,时重时轻、时大时小。也有利用枷的功能分别施用在手上、脚上,更多的还是以枷脖子为主,从材质上看,除了以木头为主外,出现过铸铁枷、皮革枷等,也有用绳子铁链配置的。一般木枷

枷锁

由一个人戴,也有一枷戴两人、三人的现象。在清代后期,木枷施用广泛,在闹市和马路、驿站上,经常看到戴木枷的男女犯人。锁一般指必须用钥匙方能开脱的封缄器,这里的锁指囚禁犯人手和脚的锁,一般是一个活动铁环配一把锁并锁住一只手或脚,两个环中间以铁链连接配成一副,常配合木枷使用,锁手的相当于手铐,锁脚的相当于脚镣。这里指的是被俘、下狱的有官爵或造反之人的结局。

以上四件事物,是功名成空时的标配。上面说的官爵之人的四种结局,前两种已死的,当然是《好了歌解注》里说的“荒草一堆”了;没死的,也不外乎这两个下场,投降的也只有做人家奴才的份,就更不必说了。

二、资财散尽

《好了歌》的第二段和《好了歌解注》的二、五部分,讲的是资财散尽。我们引用其中的部分场景事物便可知。

(一)繁盛时期

其一、雕梁(红楼事物编号四三)。雕梁是饰有浮雕、彩绘的梁,或者装饰华美的梁,借指豪华的建筑物,这自然是达官贵人或富裕人家所住的房屋。

其二、绿纱(红楼事物编号四四)。绿色纱布,比其他颜色的透光效果要好得多,现代拍摄抠图背景一般用绿色,采用的便是这一色彩原理。绿纱窗也是富贵人家才用得起的奢侈品,比如贾府大观园里就有软烟罗做的纱窗。

以上两件事物,表现的是金满箱、银满箱时候的住所标准样式。说明南明时期,许多家资百万的家庭,也只有四条路走:要么被抢、要么被杀、要么暂时成为暴发户、要么逃难成了平民。

(二)衰败时期

其一、薄田朽屋(红楼事物编号二九)。薄田就是因为土壤肥力不足,或长期荒芜不耕,产量比较低的田块。朽屋自然是已经建起无数岁月,随时有倾倒可能的屋子。这是甄士隐没落之后在大如州其岳父帮他购置的产业,也代表着南明时期许多富贵人家没落后,能够保存下来的产业,好的当然是被抢占了。

其二、针线(红楼事物编号三十)。因为女红的工具是针和线,所以针线也是女红的代称。这里指的是南明时期许多富贵人家没落后,曾经从未拿过针线的女主子们,也不得不拿起针线做女红,一方面得满足自家之用,如果有多余还可以卖了补贴家用。

其三、蛛丝(红楼事物编号四二)。指蜘蛛网,这里“蛛丝儿结满雕梁”形容的是曾经许多富贵人家居住的雕梁画栋,人去楼空后变成了荒宅,大多数结满了蜘蛛网。

其四、蓬窗(红楼事物编号四五)。指没有遮拦的窗户,也就是说蒿草就是遮挡的东西。这里“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”形容的是曾经许多富贵人家的居所遗弃不用之后,又被新的主人占领。

以上四件事物,表现的是曾经养尊处优的富裕家庭的四种结局中,被杀的、被充为奴仆的,住所人去楼空,雕梁上满是蜘蛛网;被抢的、逃难的,曾经的富裕生活不复存在,需要自食其力、艰难过活。

三、蝴蝶分飞

《好了歌》的第三段和《好了歌解注》的三、四、六部分,讲的是蝴蝶纷飞、生死无常。由于封建社会时代妻为夫纲,家里的生活来源基本靠男人在外打拼。那么在南明那种动乱年代,大多数家庭似乎只有四种结局:要么卖主求荣、继续过富贵生活,要么全家灭亡,要么家庭虽全但功名不在、资财不存,要么男人死亡或失踪剩下孤儿寡母。这一部分说的是后两种情况,我们引用其中的部分场景事物便可知。

(一)全家沦为平民的

其一、脂粉(红楼事物编号四六)。脂粉指胭脂和香粉,均为化妆用的物品。胭脂是从一种名叫“红蓝”的花朵中提炼出来的,因为它的花瓣中含有红、黄两种色素。古时的做法,是花开之时整朵摘下,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、研磨,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染料。古代的香粉主要是用粟米磨面,再加上各种香料而成,因粟米含有一定的粘性,用它敷面,不容易脱落。现代主要以铅为主要原料,制作过程要复杂得多。在我国,由于长期形成的习惯,女性化妆多数在青年时期,晚年以后很少有人化妆的。

其二、霜鬓(红楼事物编号四七)。鬓角是面颊两边靠近耳朵前面的地方,也指这个部位所长的头发。霜鬓即耳朵前的头发已经花白,像下了一层霜一样,形容年岁已大或未老先衰。

以上两件事物,形成鲜明的对比。主要形容的是许多年轻漂亮的女子,在家族富裕的时候有时间和金钱去保养,而落魄之后为了生计便不再有那么多的时间和金钱去保养了,转而迅速衰老,这也是南明时期大多数女子的生活现状。

(二)男人死亡失踪的

其一、红灯(红楼事物编号四八)。这里的红灯指红色的灯笼或有灯罩的红烛,古时喜事的标配。

其二、帐(红楼事物编号四九)。帐是挂在床上或支在地上用来遮蔽的帷幕,多以布、纱或绸子制成。帐的作用主要是遮蔽、防蚊蝇、防灰尘,这是古时床上必有的用品。

以上两件事物,表明的是结婚的场景,根据《好了歌解注》,是再婚。上述已言,古时女子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,男人死亡或失踪之后,生活自然陷入绝境,许多人选择改嫁再正常不过。当然绝大多数家族及道德体系是不允许女子改嫁的,但在南明那种社会环境中,家族已散、道德已丧,为了生存,谁也阻止不了谁。

四、子孙无良

《好了歌》的第四段和《好了歌解注》的七、八部分,讲的是子孙无良。所谓无良,便是没有好的去处,也没有孝敬爹娘。虽然这些子女,在家族兴盛时期,均得到了良好的教育,甚至很多人已寻找到将来人生的美好归宿。但在突如其来的变故中,尤其在南明那种动乱的社会状态下,这些子女曾经都没有尝试过如何生存。那么《好了歌解注》给出了结果,男孩子们大多做了强梁(强盗),女孩子们大多走进了烟花柳巷(妓院),可见当时的社会现实是多么的残酷。

五、物是人非

以上所写,大多数人因为没有经历过,可能并不理解。如果把《石头记》完全放在曹家的历史背景中来看,也无法理解。高鹗的续本,完完全全把这些都遗忘了。遗忘的原因要么出于政治目的,要么根本没有了解过朝代更迭的历史境况。我且举一二事例作说明:

查历史资料,南明时期死于清军战刀下的人口数为三千余万,在其他动乱中死亡的人数也大约三千余万。也就是说明朝二百七十六年的休养,好不容易有一亿多的人口,至清朝政权稳定时约去了三分之二,这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全世界死亡的人口总数(具体数字待后文再论)。清军攻破弘光政权根据地南京前,从南京城里撤出了约十万人,这十万人由军队护送出江苏境,辗转前往云南、贵州落脚。笔者经过调查,云南楚雄大多数汉族均在此时段由南京而来,大多数只口口相传来自南京大坝柳树湾,其实那里是撤离的集结地。而笔者的祖坟墓碑上明显记载于崇祯十八年来自南京临安府,所谓崇祯十八年是不存在的,应当为先祖逃出后估计弘光政权已灭,此碑又立于清政府正式统治云南之前,故以崇祯年号记录。弘光政权虽然腐朽不堪,但这一件事却是做得最好的。

晋·陶潜《搜神后记》卷一有一个故事:“丁令威,本辽东人,学道于灵虚山。后化鹤归辽,集城门华表柱。时有少年,举弓欲射之。鹤乃飞,徘徊空中而言曰:‘有鸟有鸟丁令威,去家千年今始归。城郭如故人民非,何不学仙冢垒垒。遂高上冲天。”丁令威为西汉时辽阳刺史,当时辽东大旱,丁令威因私自开仓赈灾而获罪,临刑前化鹤而去。学道千年回来家乡一趟,发现城郭还是那座城郭,只不过朝代不一样了,人也不一样,也就是物是人非了。

如果我们把《好了歌解注》的历史背景放在明朝崇祯在位的十七年和南明看,黄河南北在崇祯在位的十七年中,大片土地荒芜、路上饿殍遍野、城村十室九空,长江南北仅挣扎十八年便全部落入清朝版图。在这十八年中,完全是《好了歌解注》第十部分“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”的局面,每天都有无数的生命因战争、横祸而死去,《好了歌》中忽荣忽枯、忽富忽贫;红颜易老、花落人亡;巧取豪夺、大起大落的四种情形每天都交替上演。到了最后,当一切都平静下来,山河还是那片山河、城郭还是那座城郭,但在这片土地上的人,已经不再是曾经的人。

读《好了歌》和《好了歌解注》,我认为应当把它放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来看,如果死扣曹家史,是不可能理解到位的。

(水木森二〇二〇年七月十五日)

参考阅读文本:《红楼梦》第一回从“此人名唤封肃……”至结尾。

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zp/pgzp/3811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